首页 >  匠工观察 > 

激活城市文化 不妨试试“混搭”

发布时间:2016.05.04

核心提示

10日,应泉州市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福建省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邀请,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台北市原副市长、被业界称为“台湾文创教母”的李永萍到我市举办文创主题讲座。

充满“混搭”风格的复合式体验经济与跨界表演,尖端艺术与商业活力和谐相处,原创精神与大众消费无碍交流。这就是台北文创园区及台湾历史街区的特色,也是它们吸引人气、最终成功的经验。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文化创意之结合》的讲座中,李永萍带领观众“畅游”台湾的三峡老街、大稻埕、西门町等富有文创元素的历史街区,领略其独特的街区风貌,剖析了台湾文创园及历史街区的成功之道,并为泉州如何发掘历史文化底蕴提供建议。

                                       

                                                           在街区改造中来一场新老对话

                       
 

                       


                       


“古街区里一定要放入十分时尚的元素,街区才能活起来。”李永萍说。在台北西门町旁边,当地政府复原了一座西本愿寺。修复前,该地区尽管曾经是台北中心区,却集中了一堆破烂房子,且垃圾成堆,影响城市景观。
  “老房子即使复原,没有放新的元素进去,也没有办法让城市的活力和年轻人的认同再回来。因此,政府在西本愿寺旁放了大型的公共艺术机器人,让当代艺术和老房子形成反差,变成一种冲击。”李永萍告诉观众,反差是文创中一个非常成熟的策略,全世界文创产业成熟的国家和城市,没有不使用反差的。何谓反差,就是最古典的地方搞一个最当代的东西和它冲击,这种新老对话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都很流行。
如何让历史文化底蕴在当代继续发出光芒?李永萍以“海丝”为例给出了建议。“泉州要挖掘"海丝"文化,不能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如果有现代化的具象的东西,将泉州"海丝"文化内涵生动呈现,让人们从中想象到当年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繁华。”李永萍说。当今社会不少古代的东西逐渐失落,但不可能将它们一件件还原,必须把历史的轨迹、人文的概念和地区的文化牢牢结合。比如,台湾大稻埕"旅行台湾"这个部分,就利用现代立体的、3D的工艺、纸雕来介绍大稻埕的历史和文化精神,不仅普及知识,还是一件文化创意商品,能产生可观的商业价值。


                                                             用民间力量为文化创意增色
 

                          

                         

                         

李永萍对大陆并不陌生,据她介绍,她来大陆交流已不下百次。“大陆不同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底蕴各具特色,不必只把焦点放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可以透过很多软件的、文化的力量,结合民间多元的力量,共同打造自身的文化创意产业。”李永萍认为,可以将城市的标志印在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城市交通工具,例如泉州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播“东亚文化之都”的荣誉,用大众能接触的途径来传承文化。

“台湾今天能取得这么好的文创成果,都是民间多元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样的,泉州的民间资本发达,关键在于政府如何激发民间多元力量,让其抱团、组织起来发挥更大能量。”她表示,泉州的文创产业要在内涵上真正大放异彩,前提是要通过软件策略,将文化资产和新科技结合起来,利用民间实力,而并非完全仰赖政府经费。“盖大型的建筑很花钱。做一个成功的文创品牌或商品的投入成本很低,却会产生很大的效果。”

对于西街的街区改造,李永萍认为不可忽视民间力量,政府不妨在改造中寻找几个关键节点或是“火种”,充分表达这条街的内涵和思想,或者可以委托一个民间有兴趣的文化组织,协助街上的小店改变设计、色彩,增加设计价值,或者建立街区服务组织,让街区商店的经营者经常坐在一起上上课,交流街区建设的思想,碰撞火花。



                                                       “复兴”样本——台北西门町的重新走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门町是台北十分繁华的街区,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渐没落。经过2007年的改造后,西门町如今再次成为台北电影拍摄的重要景点。其复苏的关键之一就是台北市政府把西门红楼作为该街区复兴的重要节点,为年轻文创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为吸引人气,政府还在街区设置电影主题公园,配置电子屏幕,搭建原创音乐会的演出平台。

“要操作一个好的文创基地、文创园区,最大的关键是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孵化年轻文创人才基地,不在于大小,机制最重要。”李永萍说,在西门町,创意市集、原创音乐、跳蚤市场、创意涂鸦、品位街区、影音休憩和街头艺人一应俱全。周末,政府为年轻的文创者提供免费的露天帐篷,供其贩卖各种原创工艺品,最多时有上百摊。之后,政府邀请专家评估摆摊者的经营业绩,结合西门红楼管理人员的反馈,邀请那些业绩好、又愿意专业做文创的年轻人,在周一至周五到西门红楼的16工坊经营。而这些年轻人不需要付房租,只要付简单的清洁费等。消费者来到这里,不但能买现成的东西,还能跟设计者聊天,定制独一无二的原创提包、手链、手机链等工艺品,也能得到设计者的签名。这样的模式在运营半年后就吸引了500万人次的观光客,使西门町一炮而红。

同时,政府引进了河岸留言—台湾很有名气的流行音乐基地,利用这一基地把一个个很有潜力的原创音乐人带出道,变成主流音乐团的机构。原创音乐、原创设计这些很受年轻人喜爱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台湾本土60%-80%的文创品牌。

转载自:泉州网
http://news.hexun.com/2014-07-13/166574110.html






申明: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资讯仅供参考使用,部分资讯转载自其它来源,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资讯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