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匠工观察 > 

宜兴:以生态宜居推进城市转型发展 提升城市形象和美誉度

发布时间:2016.05.03
茫茫的竹海,清清的河流,明净的天空……一流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宜兴人最引以为豪的品牌和财富。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把生态宜居作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在理念上、政策上、体制上不断探索创新,着力恢复生态秀美底色、构筑生态文明高地,实现了从环境换取增长-环境优化增长-发展提升环境的战略转型,走出了一条生态觉醒、生态赶超、生态领先的科学发展道路。

 

从碎片式整治到系统性修复,宜兴的生态环境在重整山河中恢复秀美底色

 
宜兴人素来珍惜生态、热爱文化,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考量中也曾一度迷失,付出代价。新世纪以来,宜兴很快觉醒。
 
1、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实施最彻底的劣质产业淘汰计划。从世纪之交开始,宜兴发展的天平开始向生态倾斜,实践“环境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把淘汰劣质产业、落后产能作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擦除不科学发展痕迹的重要抓手。
 
2007年太湖水质危机爆发后,宜兴累计关停化工企业575家、琉璃瓦企业404家、铸造企业65家,拆除冲天炉90台,所有“三高两低”企业和高危企业全部退出宜兴,从源头上杜绝了生产发展带来的绝大部分污染行为。
 
2、以系统整治的理念,实施最长效的环境治理工程。从“十五”初起,宜兴环境治理开始从应急性、行业性整治向系统治理、整体修复的方向转变。一方面,生态创建引领环境治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市的创建开辟了宜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另一方面,推出环保工程,实施综合治理。2006年起,围绕生态宜兴的目标,宜兴投入30亿元,在全市域实施绿色、宜居等六大环保工程。2010年,宜兴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三年行动纲要(2011-2013年)”,统筹实施水源地保护、民生环保等“十大示范工程”。去年,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宜兴再次推出环境综合治理、环境扩容增量等五大工程,为争做“美丽中国”示范区创造前提。目前,宜兴主要生态指标始终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3、以城乡统筹的思路,实施最全面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宜兴把城乡统筹的重心放在生态建设、人居环境的一体化上。从2006年开始,宜兴开始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市14个镇全部建成全国环境优美镇。2010年,宜兴先后在太湖渎边地区和水源地保护区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形成了一批农村环境建设亮点。2011年,宜兴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探索形成了产业带动型、旅游服务型、文化保护型、水乡风情型、山村风貌型、田园风光型等六种村庄环境整治类型。2012年,围绕建设全省最美丽乡村的目标,宜兴把环境整治行动扩大到全市所有自然村,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现了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建设管理等城乡公用事业的一体化,真正实现了“苏南最好的生态在宜兴、宜兴最好的生态在农村”。

 

从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宜兴的生态意识在艰难抉择中实现全面升华

      
在生态意识上,宜兴早在本世纪初就提出了“环境立市、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太湖水质危机爆发后,宜兴更加警醒、忧急,在太湖水污染防治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上创新示范,真正体现出了宝贵的生态自觉。

 

1、在太湖治理中敢为先锋、勇挑重担,不因流域性问题而推卸责任。对太湖治理的态度和担当,是检验流域地区生态意识是否自觉的重要标准。宜兴地处太湖上游、流域下游,自古就是“洪水走廊”,承受着巨大的外源型污染压力。太湖水质危机后,宜兴第一时间表明了“处于治太第一线,宜兴责无旁贷,必须是生态示范区、先行区”的态度。为此,宜兴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组建太湖办,首创“河长制”、“片长制”管理工作机制,主动联合上游地区开展综合整治,把治太工作推向了一个全新阶段。目前,宜兴饮用水源、11个小康断面、42个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连续六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以及“入湖水质好于入境水质、当年水质好于往年水质”。

 

2、在环保基础设施上着眼长远、舍得投入,不因县级市能级而拉低标杆。宜兴坚持把生态投入作为最有价值、最利长远的投入,按照一次投入、一步到位的要求,在环境基础设施上不惜代价,高标准规划设计了污水、供水、燃气、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网络,先后投入近20亿元用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和供水管网建设,全市107万居民全部喝上优质、安全的Ⅱ类水;专门成立公用事业管理局,对全市环境基础设施实行统一规划、管理,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1座、污水管网1300多公里,建成覆盖城乡、直达用户的天然气管网体系;先后建成4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省内率先开展PM2.5自动监测,重点企业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形成了全天候、全覆盖的环境监测网络。2007年以来,构建了覆盖全市、全省一流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从根本上奠定了宜兴生态赶超战略的物质基础。

 

从环境换取增长到生态优化增长,宜兴的生态战略在跨越赶超中展现科学发展现实模样

 

2010年7月,宜兴第一次提出要坚持以生态宜居为核心价值,把生态环境作为宜兴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市民诗意栖居的重要内涵,以此推动宜兴发展从拼资源、拼区位、拼政策向依靠生态、科技和人才转变。

 
1、以生态自觉引领地区发展战略。2006年,宜兴各级认识到“宜兴拥有发达地区不具备的生态资源优势,这是宜兴最大的比较优势”,提出要“使生态资源成为凝聚民心的向心力、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富裕一方的推动力”。
 
太湖水质危机后,宜兴进一步提出“生态优势是宜兴最大的后发优势”,要加快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循环经济。2010年7月,宜兴明确以构建宜居型生态为核心价值和突破口,构筑产业、城市、生态“金三边”互动发展新构架。2011年6月,在宜兴十二次党代会上,又进一步提出推进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建设,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崛起、生态赶超之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宜兴全力打造“美丽中国示范区”、“苏南现代化建设特色版”。

 

2、以生态要求规划空间布局。宜兴以建设功能布局最优的城市为目标,规划形成“一圈三带”的空间构架:在市域外围构筑“生态保护圈”,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保护,形成绿色屏障,在市域内核由北向南形成“产业集聚带”(打造最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城市生活带”(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和“生态旅游开发带”(着力整合资源,打造整体景区,形成大旅游板块),以此优化调整城乡空间布局,并通过规划的形式固化了这一发展格局,为宜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的规划保障。

 
3、以生态理念重构产业体系。在处理发展和环境问题上,宜兴牢固树立“有什么样的产业,就会有什么样的环境面貌,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质态”的理念。一方面,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坚决做到“四个一律不批”,即:新办化工企业一律不批,有氮磷排放和污水不能接管的项目一律不批,超出区域环境容量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十一五”以来,宜兴8195多个建设项目的环评率和环保“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另一方面,执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执行出让土地招拍挂、最低保护价等制度,对总投资1亿元以下的一般工业项目,全部采用“只供房、不供地”模式。去年,宜兴实现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其中新兴产业占比达5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8%,游客接待人数突破1500万人次。
      
从运动式治理到制度性保障,宜兴的生态建设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城市风尚
 
在形成全覆盖、高标准的生态保护体系后,宜兴及时转变生态文明建设重心,把生态宜居上升到市民的基本权益,注重生态权益的保障和生态文化、制度的构建,让生态原则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规则,成为不言而喻、自觉主动的城市风尚。
 
1、积极实施民生环保。生态是最公平的福利,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宜兴在突击性的环境治理走向常态后,2010年6月宜兴率先提出“民生环保”,把群众呼声作为环境保护的行动指南。四年来,先后锁定水泥磨粉、排蜡窑等行业,累计整治粉磨企业25家、碳酸钙企业23家、瓷件企业300多家,关停蓄电池企业30家,市民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达99%以上。据“2013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宜兴位列中国“十城市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排行榜”第一名。
 
2、不断完善生态制度。建章立制既是宜兴生态建设的重要经验,也是巩固和深化生态文明成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宜兴建立了干部选拔环保一票否决制、绿色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和地区分类考核制度,探索试点市内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在乡镇综合考评中把环保的分值从4分提高到25分,成为了最重要的权重指标之一;建立健全节能减排保证金制度,创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模式,并专门出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奖励意见》,对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水环境综合治理、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等工作进行奖励;创新环境监察工作制度,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设立环境监察局,建立高位执法机制,形成环保牵头,供电、供水、供气等多方配合的跟进执法机制,打造了环保执法的“宜兴模式”。
 
3、着力涵养生态文化。近年来,宜兴在城区修建了一大批休闲广场、亲水平台等,在每个村修建了融生态、休闲等于一体的乡村公园,在日常生活中强化了生态文化自觉。目前,宜兴216个行政村中无锡市级以上生态村有201个,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占比接近90%,有宜兴特色、有群众实践的生态文化正在加速形成。
     
如今,宜居的生态,已经成为宜兴人民最引以为豪的品牌和财富。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将生态文化旅游业定位为引领宜兴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成功打造了“中国陶都 陶醉中国”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和“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中国宜兴国际素食文化暨绿色生活名品博览会”、“中国宜兴梁祝文化旅游节暨观蝶节”等节会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宜兴对外形象,扩大了城市美誉度。
 
 
转载自:中国城市文化网
http://www.chinacity.org.cn/csfz/cshj/159770.html






申明: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资讯仅供参考使用,部分资讯转载自其它来源,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资讯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