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匠工观察 > 

乐亭大鼓古韵乡音

发布时间:2016.04.21

河北乐亭自古经济发达、文化昌隆,热爱生活、钟情文化的乐亭人富而思乐。创造性地将民歌、民谣、戏曲融会成旋律极强的方言口语,历经几代艺人的反复实践,逐步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唱腔和板式的说唱艺术——乐亭大鼓。乐亭大鼓唱词典雅、唱腔婉转、曲调优关、曲式结构严密合理,广泛流传于冀东、北京、天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悠久的传承

  乐亭大鼓的发生发展经历了明末清初的产生、形成期,清末至民国的成熟、兴盛期,建国初至文化大革命,前的革新、发展期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冷落、沉寂期文化大革命后的全面复兴期”5个阶段。

  在演唱实践中,乐亭艺人们又不断完善,将异地传来的鼓子词,巧妙地结合本地域的民俗风情,把盛行传唱的清平歌、民歌理曲、民谣及叫卖调、哭丧调等强调融合在一起,增加了书鼓、木板击节。于是乐亭调便渐渐脱离了民歌的演唱形式,发展为说唱艺术。1850年左右,冯福昌、温荣废木板,改用铁板击节伴唱,并规范丰富了唱腔板式和伴奏音乐,逐渐被当地乡绅所欣赏,自此名声鹊起。光绪年间,乐亭的崔右文带艺人们进京为王亲贵胄献艺,遂定名为乐亭大鼓,这个名称一直延用至今。

  乐亭大鼓自清末民初进入全盛时期以后,始终在曲艺界占有重要地位,相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乐亭大鼓演唱艺人。1949年后,乐亭大鼓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乐亭大鼓形成了以韩香圃为代表的韩派和以靳文然为代表的靳派两种唱腔体系。现在演员们根据自身条件将韩派、靳派的艺术精华有机融合起来,打破了门派和地域界限,使乐亭大鼓发展得更加成熟,呈现出殊途同归的局面。

  独特的意蕴

  乐亭大鼓的艺术因素,既包括古典文学的经典形式,又包括民间通俗文学的大众形式。表演方面广泛吸收民族戏剧的程式因素,唱腔方面是说唱而不是歌唱,与中国传统的诗词咏诵一脉相承,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正所谓一板一弦说千古兴替,一人一口演百面人生。的确,只需一鼓轻敲,一板击打,一弦漫拨,一人演唱,一场好戏就开始了。此乃乐亭大鼓的特点,伴奏乐器极其简单,完全靠艺人们的高超技艺带给人们听觉上的享受。演唱者打鼓又打板,边说边唱。描绘场景,刻画人物,议论得失,都集中在演唱者的嘴上、表情上和动作上。乐亭大鼓使用的鼓,鼓面小巧,山三角支架支撑,一支鼓键敲击,但在敲击的效果上又与其他大鼓不同,有其自身固定的鼓谱和套路来烘托气氛;使用的板是两片月牙型的铜板,名叫梨花板,实际上是犁铧板的谐音,最初的板就是用犁铧片磨制的,而现在使用的板是用铜制的,音色更好,外型更美观。

  乐亭大鼓板式丰富。最初有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4类,现已增至30多个。

  乐亭大鼓的唱腔要求字正、腔圆、韵足、味浓,气氛真实、色彩鲜明、鼓板合宜,演唱功夫要达到俏、婉、绕、蹦、跳、吞、吐、撒、放、巧;演唱效果讲究有声似无声,无声胜有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主要唱腔有四大口、八大句、四平、切口、双板、慢流水、上字流水、凡字流水、学舌、怯口、写状词、背牌子、凄凉调、撤单程、慢起程、昆曲尾子、蚂蚌蹬脚等。或委婉抒情,或优美动听,或严肃悲沉,或高亢激昂,或幽默诙谐的唱腔,使演唱张驰有度,跌宕起伏,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如惊涛骇浪,从而引起观众心灵上的共鸣,从中得到艺术享受。

  乐亭大鼓的又一个特点是说唱兼而有之,其唱腔音乐既有音乐化的说唱,又有说唱化的音乐,无论从音乐的形态、规律、润腔、唱伴结合等各方面都能渗透出一种民族的美。唱时是九腔十八调,而说时就是宾白,包括诗、词、赞、赋.是一种辅助唱腔的文体,主要出现于长篇剧口之中,起着总结、概括、启示、形容和充实故事梗概的作用。乐亭大鼓的唱腔和宾白,以乐亭、滦县一带的方言为基础。唱词为韵文,宾白为散文,唱词结构以七字句、十字句为基本格式,也可增加虚词衬字,或将十字句化分为三、三、四句式,有的还采用叠句,唱法。无论是唱词和宾白的文字描写都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深刻的思想性,若刻划正面人物则使之端庄贤淑,肃然可敬;若贬斥势利小人则使之奸诈诡异,人人皆憎;若颂扬英雄人物则使之光明磊落,威武凛然;若揭露贪官污吏则使之贪婪无耻,嗜财如命。若写意抒情则使人心情舒畅。如身临其境。

  乐亭大鼓的演出剧目众多。有传统剧目、现代剧目,有长篇剧目、中篇剧目和短篇剧目。还有一种微型剧目,称为书帽儿,多则十几分钟,少则几分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乐亭大鼓书目尚存近200部。这些剧目大多是根据古代或现代的文学作品创作的,更多融入了乐亭的地方语言,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大鼓剧目。

  夺目的光彩

  乐亭大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丰富文化生活、引导思想舆论、传播文化教育及在国内外文史研究和交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乐亭大鼓深深扎根于民间,极易推广和传唱,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同时,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日本等众多的艺术研究机构多次到乐亭考察研究。日本大阪大学文学院协士、民族音乐学院副教授井口淳子,专程来乐亭考察乐亭大鼓,并出版了《中国北方农村的口承文化》专著。美国衣阿华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欧达伟先生也热衷于研究乐亭大鼓的艺人名曲及曲牌名段。

  乐亭大鼓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珍品,对研究我国社会文明史、社会发展史、民俗文化史、音乐发展史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对北京琴书、东北大鼓等姊妹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较深的影响。乐亭大鼓的条目先后被录入《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曲艺志》、《中国戏曲艺术辞典》。乐亭大鼓质朴细腻的文学结构,丰富多变的唱腔音乐,同乐亭大鼓艺人精湛的表演技艺相得益彰,创下了辉煌的业绩。

  为使乐亭大鼓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奇葩更加灿烂,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一些艺术家努力地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并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文化和传媒的特征,创造出对口大鼓、群口大鼓、情景大鼓剧等多种形式,更多地融入了现实生活的内容。乐亭县组建了香圃艺术团乐亭县曲艺团,以演出乐亭大鼓等曲目和培养乐亭大鼓说唱艺术新人为重点,常年坚持下乡演出。并多次进京展演和参加省内外的曲艺竞赛。同时,全面开展业务文献性资料普查,制定了《乐亭大鼓艺术人才保护实施方案》,建立艺人档案,投资筹建了县博物馆乐亭大鼓展厅,相继出版了《乐亭大鼓》、《乐亭大鼓书段集锦》等专著,组织拍摄了电视专题片《鼓韵乡音——乐亭大鼓》、《民族民间文化瑰宝一乐亭大鼓》。2003年,乐亭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5年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同年12月,乐亭大鼓被文化部推荐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转载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64837-1.htm

申明: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资讯仅供参考使用,部分资讯转载自其它来源,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资讯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