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匠工观察 > 

“记得住乡愁”的规划是好规划

发布时间:2016.04.21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得住乡愁”,这很好理解,我们居住的城市,不仅要有华美的外表、宽敞的空间、别致的现代造型,还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貌以及精神需求等密切联系,成为缓解居民心理疲劳、提升精神幸福的“精神家园”;不仅要注重气派与豪华,还应该给予公众充分的公共活动空间。这种空间能激活我们的充沛激情、丰富创意和归宿感,这种充分融入了感情、灵魂、文化的城镇,当然也就是“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化的空间。

遗憾的是,这些年的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太注重物质主义、大干快上、“长官审美”,还是让“记得住乡愁”的规划成为了一种稀缺,比如不少地方为了规划新楼盘,将古色古香的历史古建筑推倒了,让新规划成为了“文化沙漠”。

钢筋混凝土建筑一定程度上割断了我们与历史、文化的联系,忽视了对居民应有的情感尊重、精神观照,忽视了民族文化内涵,总让人觉得非常陌生、生硬。换言之,这样的建筑仅仅是一个居住空间,而不是公众所期待的“精神家园”。人们内在的诗意、激情,乃至创造梦想的动力,萎缩了很多,当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乡愁了。

法国建筑师阿兰·萨尔法说:“我们应该切记,建筑不是乌托邦,是让人使用的,它应该让人接受,使人感动,它应该有自己的意义,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应该多一些文化敬畏感,各种城镇规划必须将文化需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将物质效应放在首位,让诸多规划成为“心灵妥帖的地方”“适合人居住的艺术品”,这才是最有价值的规划目标。

 

转载自: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16/c_125865581.htm

 

申明: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资讯仅供参考使用,部分资讯转载自其它来源,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资讯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