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匠工观察 > 

“狗肉节”给城市形象建构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04.21
全球数亿网民中,有多少人养狗,有多少爱狗,有多少人反对吃狗肉?当吃狗肉被当做一个节日呈现的时候,只会激发上述人群的反感、厌恶和愤怒,并很快形成强大的舆论场。
 
    广西的玉林随着“狗肉节”名声在外,这座广西东南部城市近日几乎超越世界杯,成为国内舆论的焦点话题之一。
 
    为了消除吃狗肉带来的负面城市标签,玉林市政府采取种种措施撇清与狗肉节的关系,如否认“夏至荔枝狗肉节”的存在,否认参与组织所谓“狗肉节”的任何活动,甚至针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出台了特定政策,如禁止任何人当街宰杀狗类等。
 
    但是,玉林的城市形象能因此而有所挽回吗?实际上,广泛流传的各类怵目惊心的照片和质疑,已将玉林“狗肉节”作为负面事件推至舆论中心。
 
    在“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动物保护意识渐成主流之时,大批量屠宰“人类的忠实伙伴”,且大张旗鼓地宣传,违背了最基本的形象传播规律。
 
    形象是一个捉摸不透的东西,是由各种因素组合而成的印象。城市是如此巨大的系统,以致其形象的建构更加难以控制。
 
    隶属于城市的任何因素——市民、建筑、市容、风景、交通、气候等等,都会影响到形象展示。而在所有要素中,作为城市主体的人,其行为是决定性的。一旦这些行为进入媒介网络,必然影响到媒介另一端人群的认知。城市形象的塑造,其价值不仅在于某城市居民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在于城市外人群的认知。
 
    而政府作为城市的领导和治理机构,是城市形象的第一责任主体,有资源和能力执行关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活动,当然,也必须承担结果。玉林市政府意识到这一点,却未能拿出强力有效的措施。
 
    不仅如此,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已经颠覆了传播环境,任何新闻事件,可在极短时间内蔓延至任何区域。在一个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信息网络中,在一个“人手一只话筒”的时代,信息传播根本无法控制。在全球数亿网民中,有多少人养狗,有多少人爱狗,有多少人反对吃狗肉?当吃狗肉被当做一个节日呈现的时候,只会激发上述人群的反感、厌恶和愤怒,并很快形成强大的舆论场。
 
    在此情境中,任何与此相关的行为都无法容忍,而玉林市政府的撇清行为更容易被理解为“推卸责任”或“管理不力”。原因在于,一旦主导意见或情绪建立,就成为选择的唯一标准。
 
    对玉林市政府来说,处理“夏至荔枝狗肉节”的事件颇为棘手。一方面,作为延续了多年的民间饮食习惯,强制性地干预也可能带来居民的不满;另一方面,若不介入,城市形象将大为受损。这里暗含了两个矛盾:玉林市民的诉求和政府诉求的差异;城市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平衡。
 
    吃狗肉不限于玉林,在世界各处都有发生。但为何玉林的“狗肉节”引发轩然大波?这是值得玉林相关部门深思的问题。如果狗的宰杀和消费是在严格的控制和监督之下进行,大概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可惜,网络传播中呈现的狗肉节却是另一幅图景:成批的狗肉、血淋淋的“屠杀”、无动于衷的表情,甚至用虐狗牟取暴利。
 
    玉林“狗肉节”事件,为所有城市提供了新的管理案例。在城市形象的建构中,如何协调好最重要的三项因素——政府、媒体与公众——正当合理的诉求。很显然,吃狗肉在伦理层面的先天不足,是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如果换做“荔枝节”,或许是另外的光景了。
 
 
转载自:华股财经


    注: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资讯仅供参考使用,部分资讯转载自其它来源,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资讯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申明:本网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资讯仅供参考使用,部分资讯转载自其它来源,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资讯建议。对于访问者根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除非另有明确的书面承诺文件,否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